唯美主义的发源地是法国。唯美主义作为一种明确的理论, 最先是由法国诗人戈蒂耶(1811—1872)确立的。他首先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并在《〈阿贝杜斯〉序言》(1832)、《〈莫班小姐〉序言》(1834)等一系列文章中确定、深化了这一概念的内涵, 其中《〈莫班小姐〉序言》标志着唯美主义的诞生。戈蒂耶第一次明确地将艺术从道德附属品和社会工具的地位中分离出来, 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品格。他把创造形式美放在首位, 反对文学有任何功利和实用目的。他不仅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奠基者, 更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 创作了唯美主义长篇小说《莫班小姐》(1834)和诗歌集《珐琅与雕玉》(1852)。他的理论和创作影响了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唯美主义者。
如前所述, 19世纪中后期, 俄国逐渐走向开放, 资本主义经济大力发展。这种经济走向的改变, 导致了人们观念的普遍改变——唯物主义、崇拜金钱、现实主义风行一时, 成为时代主流。而唯美主义思想和文学观念正是对这种时代主潮的一种反动。俄国唯美主义包括“纯艺术论”文学理论与“纯艺术派”诗歌创作两个方面, 在19世纪后期的俄国文坛曾经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 也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文学成就, 并且对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的理论偏颇有一定的矫正; 在20世纪, 又对俄国诗歌尤其是现代派诗歌、“静派”(亦译“悄声细语派”)诗歌和形式主义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